"); //-->
本期话题:
主创揭秘:《芯事2》和《芯事1》有何不同?
对话读者:专业且通俗是我们的风格
价值探讨:为什么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这本书?
主创揭秘:《芯事2》和《芯事1》有何不同?
幻实(主播):欢迎大家关注芯片揭秘,我是幻实。本期节目芯片揭秘主讲人谢志峰博士再次来到大咖谈芯栏目,同时我们还远程连线了另外一位重要的嘉宾——来自四川大学的赵新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这一期特别节目。首先请二位和大家打个招呼!
谢志峰(主讲人):大家好,我是谢志峰。
赵新(嘉宾):大家好,我是四川大学的赵新。
专访合影
图左为赵新老师,图中为谢志峰博士,图右为幻实
幻实(主播):今天这期特别节目是要跟大家官宣一个重磅的消息。2018年我们策划出版了《芯事》第一部后,一路走来得到了非常多的关心和支持。随着近几年半导体产业备受国际关注,整个行业内外都对我们有新的期待。基于最新的局势变化和进程,我们又策划了《芯事》第二部,今天就是《芯事2》主创团队和大家的正式见面会。首先请赵老师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介绍下这本书的进展和节奏。
赵新(嘉宾):这本书现在已经完稿了,装帧已经确定,接下来会和出版社一起合作,用更好的方式将这本书呈现给大家。预计2022年年底实体书就会奉献到大家眼前,在一些平台就能购买到了。
《芯事2:一本书洞察芯片产业发展趋势》书影
幻实(主播):这是一个特别棒的消息,您再给我们讲一下《芯事2》在章节上的规划是怎样的,能为听众和粉丝们简单做一下概览吗?
赵新(嘉宾):这本书主要分为两大块,时间顺序是由远及近。第一块是讲芯片的早期产业,对应第一章内容;此外我们又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比如如何理解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相关内容等等,作为第二、三章的内容。剩下的第二块是由谢博士钦点、一定要写的内容,一个是半导体企业的经营之道,一个是中国集成电路未来的趋势,这部分也是这本书与《芯事1》最大的差别之一。
我们的态度和想法都集中在这两章加以阐述,特别是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我和谢博士都有一些独到的观点。虽然上半部是回顾早期的芯片产业和现在的芯片发展,但正是由于过去的内容,才奠定了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当大家阅读过前两章之后,再看第四、五章,就能发现很多内容在前面是有铺垫的,有互文和呼应。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后对中国未来二十至三十年的集成电路产业有所洞见和观察。
幻实(主播):谢博士,当时《芯事1》重磅推出时受到了很多的关注,现在第二部也出来了,作为作者之一,您觉得两本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本更侧重什么呢?
谢志峰(主讲人):推出《芯事1》是在2018年,当时大家对这个产业还不了解,于是我们梳理了芯片产业过往六十年的发展脉络,更多是侧重于历史的讲述,捎带牵涉到技术和产业。而《芯事2》这本书,我们更关注技术、企业管理、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国未来在芯片这个方向还有哪些新路可以探讨,这是面向未来的承上启下。可以说,《芯事1》注重的是历史上大型公司的成就,对未来没有过多的探讨;《芯事2》聚焦技术和产业,对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对话读者:专业且通俗是我们的特色
幻实(主播):赵老师,您作为一名高等学府的老师,为什么会愿意去写一本相对科普的书呢?我觉得您上课的时候肯定更加偏技术性,在写这本书时有没有什么感受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新(嘉宾):好的,我知道其实社会上可能对于大学老师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我们是在象牙塔里,就该专心搞学术、发论文、评职称。有一次,一位Nature杂志的编辑到我们学校来,聊天时我问他,你是编辑,又有这么好的学术背景和资历,为什么不自己发论文当教授?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自己更擅长去教大家如何写好论文,而怎么做科研反而是另外一部分人的特长。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大家知道Index(因子,这里指的是“影响因子”,英文为Impact Factor),发不同的期刊论文对应的Index是不一样的。实际上除了学术的Index之外,还有社会的social Index(社会影响因子,这里指的是科普书籍对于社会起到的作用)。在西方或者其他国家,越是高等学府,越是名校的老师,在写作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之后,都会尝试写另外一类书,那就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书籍。这些书籍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积极作用绝对不亚于他们的学术成果。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再加上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去分享和讨论一些话题,这本书正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也跟谢博士一起学习了不少。谢博士的一些成熟和远见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作者之一,同时也是读者之一。写这本书确实让我感触良多。
赵新老师分享写书心得
谢志峰(主讲人):其实写书对作者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过去我认为自己掌握了许多零零散散的信息,其实都不成系统。因为真正要落笔的时候才知道很多信息不完整,依然需要更加深度的学习。我和赵老师一起学习,看了很多书、文章、视频的采访,特别是业界这些知名的成功企业家的演讲,都让我们学到很多。将他们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融在一起,才形成这本书。这个过程其实是作者受益最多、学到最多的。
幻实(主播):就像我们做芯片揭秘专访一样,每次和嘉宾对话我都觉得有好多信息输入进来,迫不及待想要去和大家分享,让所有关心的人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消息,再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知道第一本书侧重科普,很多政府方都在读,不少投资人在买,还有一些进入芯片产业的人也会看。那么《芯事2》适合什么人阅读,有没有什么门槛要求呢?
谢志峰(主讲人):我们确实有一些考量,《芯事1》谁都可以看,90%的篇幅都没有讲技术,哪怕外行去读都没问题。《芯事2》不一样,更多的是面向真正的从业者,不少章节都很专业,对外行来说阅读会比较困难。
幻实(主播):困难具体指什么?
谢志峰(主讲人):读者需要具备集成电路产业的基本知识,如果完全没有理工背景,很多章节可能是理解不了的,这时候读《芯事1》更合适。《芯事2》偏向企业家、政府官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将看到我们总结过的全世界不同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经验,这些很有借鉴作用,对他们而言也是最大的获益。从书的角度来说,《芯事2》的读者范围更加集中,学生、工程师、管理者,甚至行业分析师,都能读这本书。
谢志峰博士与幻实分享《芯事2》的价值
幻实(主播):赵老师,您的学生知不知道你在写书?他们会去阅读这本书吗?
赵新(嘉宾):我在写某些章节的时候也预想到了这个情况:我们专业的同学或者是其他人能看懂这本书吗?于是我找了一些不是微电子专业的朋友,把书稿给他们看,得到的反馈是“这是一本深度的专业科普”。这也呼应了刚刚谢博士的话,其实看不懂没关系,不用低估我们的读者,因为他们除了《芯事2》之外,还可以看《芯事1》,甚至还能上网去查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无论是视频、音频,就连我们在喜马拉雅FM上的《中国芯片新机遇26讲》这个节目都能被搜到,能收听。
虽然书中有些地方会有一点专业术语和词汇,阅读时不见得立刻反应过来,但那并不影响读者对整篇内容的理解。我们的重点是让大家了解书的脉络,这才是主要目的,哪怕是行业小白,是高中生,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当当网、京东商城已首发预售《芯事2》实体书
限量定制签名版请添加芯片揭秘小助手:Daomly0207 获取
价值探讨:为什么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这本书?
幻实(主播):你们觉得本书最出彩的、最想让大家关注的地方是哪里?能举例说说吗?
赵新(嘉宾):我首先想到的是《芯事2》第一章关于摩尔定律的讲解,我们的讲解方式是不同的。哪怕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我相信大家多少也听说过,知道它的基本定义是每18个月集成电路上的集成度翻一番,也知道摩尔定律快走到尽头了,因为最小尺寸就要接近极限。
但知道这些还不够,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时是基于什么样的数据来分析的?并不是所有人,包括微电子专业的学生都有时间去考证具体的历史事实。而我们恰恰去调研了大量相关的一手资料,即戈登·摩尔本人发表的论文和他接下来几年内的一些访谈,以此结合真实的历史为大家还原摩尔定律。一方面能够让大家别把这条定律当做一个神话,另一方面也别认为它就一无是处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比较出彩的,和其他科普的不同之处。
《芯事2》为讲解摩尔定律所引用的资料及数据(节选)
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我在写作时觉得比较难的部分,好在仰仗着谢博士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从业经历,我们最终把这部分用生动的方式真实有效的写好了。有一些看似幼稚的想法,经过跟谢博士的探讨,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稳定的观点。比如提到光刻胶和光刻机时,我们会拿出具体的证据来说明产品是什么型号,它到底好在哪儿等等。可以说,相较于泛泛而谈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实证。
谢志峰(主讲人):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比较出彩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在于,过去人们一说到集成电路的技术创新,首先联想到欧美,特别是美国的硅谷。而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创新方面反而回到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集成电路芯片方面的创新越来越多,这需要大家来关注。第二处是“微笑曲线”,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制造业是附加值最低的,可集成电路行业不符合“微笑曲线”的规律,因为它最赚钱的反而是制造环节。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中芯国际,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跟欧美的制造分一杯羹了。
这里面有一些对传统认知的颠覆,很值得去研究。同样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企业财务报表利润率非常高。巴菲特曾说最好的生意是垄断。20年前台积电就已经非常强大了,能占到全球代工产能的一半;20年后的今天,整体产能的占有率是60%,而在高端能占到90%。达到相对垄断后就形成一种定量,这都是通过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来做到极致的。大家知道英特尔过去一直是行业老大,无法想象台积电竟然能超过它达到40%的销售盈利水平,这也说明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微笑曲线”是被颠覆的。
微笑曲线中组装环节的附加值最低,而武藏曲线相反
资料来源:《芯事2》插图
幻实(主播):对,这类代工和富士康的代工有所不同。拉开时间距离再看,很多事物会变得不一样,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来学习,更新认知。最后我想请两位作者与关注和期待《芯事2》的读者朋友们隔空互动一下,你们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赵新(嘉宾):《芯事2》是我们认真准备的一本书,它有丰富的资料背景、调研背景,特别是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未来20-30年的发展有高度的借鉴价值。希望若干年后,大家再读到这本书时会有不同的感觉。虽然100个读者有100种想法,但我相信本书起到的积极作用要远大于其他方面的影响。
谢志峰(主讲人):我们对读者有一些期待,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能够来书写自己的“芯事”,成为集成电路的从业者,而不是旁观者。
幻实(主播):感谢两位作者对《芯事2》读者的寄语,今天的特别节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实体书即将与大家见面,想要提前先睹为快的朋友,可以在喜马拉雅FM上搜索“芯片揭秘”,找到《芯事2有声精选》专辑来收听。作者之一的赵新老师亲自朗诵书中的精彩章节片段,同时会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串联起来讲解,加深朋友们对半导体产业的认识。欢迎大家持续收听我们的节目。再次感谢大家对主创团队的关心,谢谢你们一路走来的陪伴。我们下期见!
点击上方小程序可收听《芯事2》有声精选
时光飞快,距离《芯事1》的出版已经过去四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半导体产业界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忠实记录,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深度思考。如果说2018年策划《芯事1》是为了向大众科普集成电路过去六十年间的发展脉络,从而揭开芯片的神秘面纱的话,那么四年后的这本《芯事2》,我们更希望带领广大读者以当下作为起点,洞察集成电路现状,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未来20年的芯片发展做出展望。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投资、经营、管理者,也无论是一线产业人还是行业小白或学生,都能在书中得到启迪、认知及知识。哪怕再过二十年,重拾本书复看时,也依然会有“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的感觉。
《芯事2:一本书洞察芯片产业发展趋势》实体书预售渠道即将上线,后续我们会及时发布购买渠道信息,锁定芯片揭秘公众号,我们与你共创国潮芯生态!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