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芯事》参考价值还有多少?作者谢志峰博士来解答
芯片揭秘 | 2023-05-21 12:28:59    阅读:139   发布文章

艾新德鲁夫执行院长 幻实 (左) 艾新德鲁夫创始人 谢志峰(右)


哪些国外公司在12吋晶圆上制造MEMS芯片?

芯片制作的最高门槛是?我国的薄弱之处在哪儿?

怎样看待风华一号取得的突破?

《芯事》的应用价值


芯粉答疑 | 《芯事》参考价值还有多少?作者谢志峰博士来解答



哪些国外公司在12吋晶圆上制造MEMS芯片?


听友47142506提问:哪些国外公司在12吋晶圆上制造MEMS芯片?


谢志峰(主讲人):MEMS的英文名字叫mechanical electronic machine system,是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机械结构、微电源微能源、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高性能电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传统的MEMS品种很多,量很小,而且每一颗芯片的尺寸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大多用4吋、6吋并且逐渐往8吋上增大,现在加速器、陀螺仪,还有压力传感器都采用了8吋的晶圆,据我所知12吋的目前还没有投入应用。


MEMS技术是一个新兴技术领域,主要属于微米技术范畴,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尤其对微小卫星的发展影响更加深远

(图源:百度百科)


幻实(主播):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其实不需要在大尺寸的wafer上做?


谢志峰(主讲人):对,因为传感器很小,8吋就能做很多,如果用12吋来做就不划算了。未来12吋也是可能的,但目前为止所知的MEMS都是6吋、8吋


幻实(主播):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防疫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测温仪“一枪难求”,很多做红外探测的传感器公司都缺货,但是目前来说好像也是8吋的晶圆在支撑这一类传感器的生产需求。


谢志峰(主讲人):对,而且这也是暂时的需求。我们刚刚在说MEMS,其实有一个更广的概念叫传感器。比如图像传感器(CMOS image sensor),它也是一种传感器,但它不是用MEMS,而是用图像,这类主流都用12吋了,所以用不用12吋要看具体的产品和应用场景。


幻实(主播):只有适合自己的工艺才是最好的。


谢志峰(主讲人):要讲性价比,要务实。



芯片制作的最高门槛是?我国的薄弱之处在哪儿?


听友小理性提问:纵观全球产业,芯片在哪一方面门槛最高?中国在哪一方面最薄弱?


谢志峰(主讲人):这个问题问得很大,我们把它分段来解释。


芯片是一个全球产业链,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环节。对中国而言最薄弱、最困难的是我们的
材料、装备、 EDA、工业制造软件等,真正需要我们建立的是整个的生态系统

芯片产业链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幻实(主播):最近国务院印发了《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2025年中国芯片的自给率要达到70%。


谢志峰(主讲人):确实,我们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2025年要达到70%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
产业中低端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0%以上,但是高端我们依旧非常弱。我认为2025年自给率达到50%就算成功了,70%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幻实(主播):现在的半导体公司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后起之秀。


谢志峰(主讲人):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大而强”,可是我们现在是多而弱。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世界级公司能参与全球竞争,而不只是在中国能够占一席之地。



怎样看待风华一号取得的突破?


听友小城如诗提问:看到消息称:高性能显卡风华一号实现了数据中心国产高性能图形GPU零的突破,大幅提升了国产GPU的图形渲染能力,在5G数据中心元宇宙、云桌面、云游戏、云手机等领域将大放异彩。以上说法准确吗?它和英伟达的区别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国内有哪些公司从事CPU、GPU的研发,目前进度怎样?

“风华1号”GPU (图源:百度百科)

谢志峰(主讲人):首先值得祝贺的是我国高性能的图形GPU有零的突破,这只是个开始。英伟达作为一家全球GPU的龙头,它的强大不仅体现在芯片,它对应的生态系统是最完整的,所以二者不可比拟,我们还没有到与英伟达比较的地步,眼下只是有一个从“0”到“1”的突破,未来的路还很长。


另外据我所知,
风华一号的出品公司是一家 IP公司—芯动科技,它并不是真正做产品的公司,但它可以让很多公司用它的IP来做产品。


我们再来罗列一些国内CPU品牌,比如
龙芯、申威处理器、飞腾CPU、兆芯等。大家都在努力,目前为止性能不错,但是离英特尔、AMD的水平还有距离。


《芯事》的应用价值


听友飞翔的藜麦提问:《芯事》2018年初版,至今已经四年了,它是否还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芯事》

谢志峰(主讲人):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不知道历史就不知道未来。就像《芯事》封面安迪·格鲁夫所说——当你要想知道未来的时候,你就看过去几十年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对过去60年集成电路产业的总结,对未来依旧有参考价值,这一点会长期存在。


从2018年到2021年整个产业发生了不少新动态,这些信息在我们过去三年的喜马拉雅APP音频节目中都有记录,在“
芯片揭秘”公众号里也介绍过很多。如果听众朋友们想具体了解,欢迎大家把“大咖谈芯”近300期的节目都去听一听。《芯事》有对产业60年的总结,公众号有近三年来的时事评论,这样二者结合大家就能了解整个产业状况。


此外剧透一下,
《芯事2》今年即将发布,这本书不但会讲这几年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会讲未来20年全球、尤其是中国的芯片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提出我们的一家之言。


幻实(主播):也请大家一起期待这本书的发布,并持续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芯友答疑将会以两月一次的频率更新,欢迎听众粉丝们积极留言!期待提出你的产业观点与问题,我们会挑选有料、有趣、有价值的问题由主讲人谢志峰博士为你独家解答。


更多精彩活动请持续关注芯片揭秘,我们一起共创国潮芯生态!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芯片揭秘,汇聚精英智慧,铸就IC人专属发声平台! 主流播客平台搜索“大咖谈芯”,更多半导体产业优质内容等你听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